您的位置: 首页 >首页学部>小学部>详细内容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举办青年教师“同题异构”研讨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10 09:00:46 浏览次数: 【字体:

  为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培养青年教师严谨笃学的态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建设一支教学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近日,本部小学部举行了五年内青年教师“同题异构”研讨活动。

课堂风采抢先看

小学部语文组以同题异构为核心,选择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大作家的小老师》为执教课文。青年教师们分别从课前解题、课堂展现、课后反思等方面展现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样的教材,不同的解读;相同的内容,别样的呈现。在此次同题异构的课堂中,我们能发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博弈,能看到兴趣与所得的倾斜,能感受关注与尊重的侧重。六位青年教师从教材解析、教学设计、课堂展现、师生互动等方面着手,紧抓教学重点,虽同题异构,却殊途同归。

数学组执教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当老师们一拿到课题,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了起来。四位老师紧紧围绕“量规”的要求,体现了“儿童立场”。他们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制作课件,虚心向同事请教,旨在为学生呈现一堂精彩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思考的喜悦、数学的魅力,从而爱上数学,爱上思考带来的愉悦感。在课堂中,四位青年教师轻松自如、信心饱满,他们生动自然的教学语言,新颖独到的教学设计,彰显了充满活力的教学风格,刻苦钻研的工作精神。

英语组选择的课题是三年级Module4 Unit3 Plants,这是十分贴近生活,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一课。六位青年教师展示了自己独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给大家呈现了一个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课堂。在课堂展示过程中,老师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始终让学生站在舞台中央的理念。他们的导入欢快而新颖,课堂设计逻辑清晰,运用绘本、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来操练记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

综合组包括音乐、美术、科学、体育、计算机五个组别。音乐组以“跳到我这里来”为研讨课题,在轻快的旋律与动感的节奏中,带学生领略了音乐和舞蹈的魅力;美术组围绕“剪纸中的阳刻与阴刻”展开研讨,通过中国传统剪纸和现代剪纸的比较彰显剪纸魅力,让传统文化焕发现代光辉;科学组围绕“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主题展开研讨,在动手操作和组内探讨的过程中,使原本模糊的科学知识变得清晰而有条理,既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又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兴趣;体育组围绕“跨越式跳高动作”展开研讨,他们采用新颖的教具,灵活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创新意识;计算机组围绕“复制与粘贴图形”这一主题展开研讨,通过创设情境、设置任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

课后智慧大碰撞

郑莹:

语文教学,一篇课文即是一个例子。用教材,就是通过对教材的个性化理解、选择性运用、科学化呈现,让教材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中,彰显“例子”功能。

在执教的过程中,我首先借用教材,激发矛盾。课题中的“大”和“小”本就是一对反义词,大文豪与小老师,一个想象对方惊喜万分,一个却实实在在无动于衷,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越品越觉得颇有趣味;其次,借用教材,总结学法。文中重点词语以及重点段落的学习,不应浮在表面,因此我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以及正面与侧面相结合来进行外貌描写的方法,希望他们能举一反三,为独立学习打好基础;再次,借用教材,拓展训练。最后的复述环节,是建立在抓关键词与学生真正理解的基础上的,不仅能精准概述文章内容,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金芷如:

课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记叙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成功地塑造了大作家萧伯纳喜爱孩子、谦逊自律的形象。

此课题本身就很独特,两个人物:一大一小;一件事情:小姑娘成为了大文豪的老师。因此我直接由题目引入,从课文的眼睛处发掘文章的魅力。课堂中,我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唤醒他们的阅读期待,带着乐趣进入文本的学习;接着,我将词语的理解与句子的疏通相结合,让他们在一定的语境中自己去探索词语的意思;之后,我带着他们一起感受文章的两个人物形象:萧伯纳的大名鼎鼎和小姑娘的天真可爱。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让学生观察、了解人物并说出“大”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意思,学生兴趣盎然。通过此次教学,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沈茜翌:   

为了加强直观教学,我利用让学生分草莓,摆正方形的活动,从学生熟悉的平均分(表内除法)入手,经历了两次“分草莓”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明白了在平均分时正好分完可以用除法(表内除法)来解决,接着让孩子们在分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就要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借此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及意义,既引出课题,又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有余数除法中余数产生的过程。在同桌合作摆正方形的活动中,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算式,得到余数小于除数。接着拓展了摆三角形、五边形等,扎实了学生对余数比除数小的理解,还帮助了学生理解根据除数确定余数的范围。

张叶:

一拿到比赛题目《有余数的除法》,我就开始借阅好教参认真研读。这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二上除法的延伸,讨论的依然是关于平均分的内容。只不过二上的内容是将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不多不少正好分完,而这一课是学习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情况,这种情况该用哪种算式来表达,余数跟着被除数是如何变化的。带着自己的教学设计走进课堂,面对一群第一次合作的小朋友,开始有些紧张,怕学生无法答到自己预设的答案,但是看到小朋友们高举的小手,期待的眼神,我渐渐放松了,发自内心地信任他们。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悟是作为老师,我们要充分信任学生,给予他们动手操作和表达的机会,他们一定会给你呈现精彩的表现!

王梓:

Module 4 The Natural World Unit 4 Plants, 从标题来看,这一单元就十分贴近生活,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也希望能够把学生从课堂带到生活中去。首先我让学生观察真实的植物的照片,并运用刚学的植物不同部位的单词:roots,flower,leaves和句型It has…来介绍郁金香(tulip)和荷花(lotus)以及自己认识的其他植物,巩固上一课时重点。其次,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文本Seeds中有个别生词,其中grow容易读错,并且反复出现多次,因此我提早进行了渗透,在前面环节就多次提到了grow,把难点提前分解。另外,我的板书也清晰地为学生呈现了种子长成向日葵的整个过程,让学生能借助简单的单词,图片来复述故事,再加上有趣的手指动作,学生能够很积极地参与,最终很自然地升华了热爱自然的情感。

冯璞:

通过这次“同题异构”的比赛我收获、成长了很多。这次我们赛课的主题是三年级的seed。我认为我这节课设计的亮点在于故事的逻辑线很清楚,通过种子的成长过程一步一步地带领学生学习认知。并且,我设计了一些卡片让学生通过一边做动作一边说一说的方式来加深他们的记忆,这样在最后新授完成后学生基本已经可以流畅地复述出整个故事。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最后复述的过程我只是让学生们一起复述了一遍就结束,其实可以让学生们以多种形式(同桌,小组)多多操练,巩固知识,增强记忆。这次比赛我在其他老师身上也学到了很多闪光点,学无止境,唯有不断努力与前进。

包禹婷: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收获很多。本首歌节奏活泼,情绪欢快,我想通过舞蹈的方式,唱动结合,设计舞步,从简入深的音乐活动让学生自然而然动情的演唱这首欢快的舞曲,从而结合简单的舞步加深对歌曲结构旋律特点的了解。但教唱的环节显然薄弱了,学生的专注力是在如何把舞步跳好,当然脱离舞蹈可以唱的很好,但二者同时进行并没有完成的特别好。好的音乐活动是建立在把歌曲唱好之后加入身体律动帮助歌曲唱的更好,当然也可以是通过律动的方式更透明的解析歌曲本身,包括情绪,结构,旋律,但这一定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开的,这也是我本次活动汲取到的经验。

蔡晶: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这是一节手工课,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能更好融入陌生的班级群体,我采用了剪纸动画,与同学们一起边看边唱,进入主题,循序渐进,深入到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学生一起,在感受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同时,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新的美好画面!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收获很多。通过这次比赛,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定会更加注意,更加用心的上好每一堂课,和学生一起徜徉在艺术的世界,感知和创造!

施玲杰:

《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对于空气性质的继续探讨而展开的,空气由于它比较特殊的状态,即看不见也摸不着,那么它是否会像固体,液体那样也会占据空间呢,是学生在生活中非常想去了解的问题。因此这堂课正好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疑问,整堂课学生都表现出了比较大的热情,课堂气氛比较的活跃,每个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更加认识到,科学作为一门新学科,要有本学科独特的教法。我们要培养好学生实验的习惯,认真钻研每一篇教材,明白教材编写的意图,设计好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问题,问题要设计得简单而准确,要与自己的环节教学密切相关。

徐阿明:

此次活动刚一开始,青年教师们便热情高涨,每人都争取在本次活动中大显身手。所有参赛教师都能按照新课程标准去准备,按照新课程要求去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安排教法,而且都较好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法。走进每节研讨的课堂,都会令你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动感的音乐,矫健的身姿,都会让你感受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本次比赛的老师在体育专业技术教学中,从示范到讲解都比较到位,并且在课堂语言上,都能使用体育术语,使学生能接触到专业的体育知识。教学研讨活动是一种形式,它的实质是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青年教师不断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平时的常态课的教学质量,使他们能尽快适应体育教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周雨薇:

这次的青年教师评优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我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困惑和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我们可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经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困扰于胸,通过“同课异构”教学的交流和研讨,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我们的教学或教研水平定能够得到较快的提升和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此次同题异构研讨活动,便开启了这样一个平台,希望我们每位老师都能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认真做教育,踏上研讨的幸福之路!

 (供稿:郑莹)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