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首页学部>初中部>详细内容

花语第80期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18 15:18:58 浏览次数: 【字体:

5d7639f8fa894eebb1b16f20f1ecb947.png


                              白色的乌鸦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初二(3)班 叶钱琦

  “即使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白色的乌鸦,但我们也不应该放弃去寻找它。”这句话出自《苏菲的世界》。短短一句话道出了我们对于世间万物应有的看法。

  “白色的乌鸦”其实可以看作我们所不能确定的事物,是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物。但世界很大,没有一个人能够万分否定“白色乌鸦”的存在,所以我们更应该去寻找不可能中的可能,此为我们对于未知事物应有的态度:抱着万事皆有可能的心态,不放弃任何一种猜想。

  《苏菲的世界》中,艾伯特给苏菲的哲学开导语便是:“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很少人去探究过,这就显露了我们对于刻板印象中的事物缺乏思考和敢于提出疑问的精神,但也不是没有人作爬在兔子毛尖上的寄生虫,想要揭露魔术师的秘密,那些人怀着寻找白色乌鸦的心态对世间万物一探究竟——哲学家。

  从自然哲学到现代哲学,哲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对世界由来不同的观点,而有些观点对于人们对世间的探索有着不小的影响。比如,“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就出自赫拉克里特斯之口,这便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前身。在那时一个人能够在无显微镜的条件下,对处于固态的事物说出“流动”二字,用的便是万事皆有可能思想,而正是这个猜想启发了后人对于事物流动性的探索。

  对于“世界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哲学家们也是进行了艰辛的寻找之路,从用神话解释一切到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再到宇宙之外还可能有一个世界,虽然至今真相仍未浮出水面,但从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的不断变化说明了人们在白色乌鸦的寻找之路上从没停下脚步,也表明了万事皆有可能思想的一代代传承,总有人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时代的变迁没有局限住哲学家们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思考不分时代,不分国界,而这些思考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勇于对刻板印象提出质疑,才使人类对于自己所在世界的探索一步步加深。

  若没有人对于自己脚下这个星球是否是宇宙的主角提出疑问,也许人们还躺在“地心说”的错误里,若没有人对于天空外的世界表示好奇,人们也许还安于另一个错误——“日心说”,月球上也不会出现人类的脚印。所以我们善于推翻自己的“常识”,打破自己的刻板印象,以万事皆有可能的思想去探寻那埋藏在错误认知中的真相。

指导教师:钱英

不做思维的垃圾桶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初二(1)班 王钧媛

《苏菲的世界》无疑有着丰富的内涵,无论是书中所描绘的那熠熠生辉的哲学史,还是苏菲个人的成长都蕴含深刻的哲理。通读全书,苏菲的成长是惊人的,从开始的麻木,逐渐对世界产生好奇心,到后来接受大量不同思维而迷茫,到最后构建自己的思维体系,对世间万物有了属于自己的评判标准。这是一个灵魂的成长轨迹,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在我看来,莫过于不做思维的垃圾桶。

简单来说,就是拥有独立的思维。也许有的人觉得这并不难,他们一直都是由自己来决定买什么,穿什么。但难道这就是独立思维吗?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足不出户便可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可这,恰恰抑制了独立思维的产生。人们每天都接受超过一百条不同的信息,数量之多让人难以独立思考。举个例子,专家说严厉的老师好,于是网友就大肆宣扬严师出高徒。过了几天,专家又说,温柔的老师好,于是又有人宣传中国应当实行快乐教育。人的思维就如同一叶扁舟,在风浪里不知飘向何方,做了一只思维的垃圾桶—来者不拒。

那么,人的思维可以完全不受外界影响吗?科学家曾做过实验,在狭窄的电梯里,工作人员统一背对电梯门,当不知情的路人进入电梯时,犹豫片刻后也选择背对电梯。实验证明了他人思维对个人思维有不可避免的影响。

既然无法一味的接受,也不能完全拒绝,我们就应当学会拥有自己的思维。观点相同时,不全然赞同,观点不同时,学会接受差异,理性看待。归根结底,在思维上要坚持自我,求同存异。

但独立的思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随着时间的流逝,阅历的丰富,新观点的出现,也应当改变部分思维,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使思维趋向于完善,趋向于稳定。

不做思维的垃圾桶,拥有独立的思维是新世纪每一名青少年,乃至成人都应具备的品质。从现在开始,用“自己”的目光来看待世界吧。

指导教师:钱英

 

 

出  发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初三(9)班 何顾曦 

我从墨色的夜里而来,走着靛蓝的云彩和撒满亿万星尘的道路,去拥抱、沐浴重生之后的骄阳.......

太阳穴偶尔传来的钝痛敲击着昏沉不知日的脑海,耳畔愈响的尖锐鸣声戳刺着疲惫溺毙的意识。眼皮不自觉颤动和酸胀满溢的感觉都让人不得以入眠。发烫的额面紧埋入软香的枕贪婪涉取着每一丝可以安神的香气,却又会因为窒息垂死的痛苦而浮出。这有些冷的夜晚,可以听见水滴落在外壁空调主机上的闷声,有规律的,一下又一下,“哒、哒、哒······”。

借着透过薄纱的少许路灯,望见那个有些笨重的影子,只是陶盆的轮廓,没有见到预想中小巧的嫩茎。已经迟了很久了--关于它该抽芽的日子。觉得已经久到快要忘记它和他们的样貌,忘记他们参差不齐的高度,忘记一双双眼背后玩笑亦是认真的心思······嘴上说着否定话,但在夜里总会喷涌出的想要见面的心情.......

因为有些突然的疫情而延长的假日竟显得不一样起来。终日面对着白光的电子屏,听见熟悉又陌生的声线,处理着有些苦手的习题,透过百余人寻找他们的姓名······乃是我的日常。酸涩难耐的眼和热度过头的脑袋会在沌沌的,开着暖气的房间里让我更加昏沉不酸,就像失去水源的人痛苦无奈地挣扎,不论是从心灵还是肉体折磨渴求着,想要回往明净学堂的祈求。心底里浮出的不安与焦虑会在深深夜里淹没丝缕的庆幸、喜悦。它变了法来审问之前的松懈懒惰,昏黄不明的灯盏就像判长一般宣判不堪······

雨小了,打击声也不再大了,光亮了,开始要日初了······我想着,用承受好似酷刑般痛楚的头想着,就在这个黎明,我将会回到欢腾可爱的他们中间,汇聚在一起,拉扯着,推搡着向前,度过珍贵弥足的三月,奔向开始清晰的岔口。

未等那闹钟开始宣告我便已起身,穿上久违的校服。感恩着前线战“疫”迅速高效的人们,念想着即将见到的他们。

我拉开门出发!

我迈开步与他们一起出发!!

我与我的祖国一起出发!!!

走向可爱而又长久的光明.......

指导教师:吴兰娟

 

出发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初三(2)班 王一涵

寒冷的北风在屋外咆哮,将草拦腰斩断,肆意地撒向空中,凶猛的风似一个又一个浪头将铺天盖地的雪卷向那不结实的窗户……

正值新春佳节,屋里灯火通明,硕大的电视屏幕里正在上演着新一年的春晚。“叮咚——”一声手机的铃响,似乎要将这件美好的外衣顶开。

她拿起手机,一条院长的消息赫然在屏幕上:“我们医院打算于明日出发前往武汉进行援救,如今病毒肆虐,各方仁人志士都在出力,我们医院也不打算袖手旁观,但由于你的女儿还太小,所以不强制,考虑好后短信我。”这一条“出发”的短信,让她有些措手不及。

她打算不出发。

她再次拿起手机时,一条又一条的实时新闻跳出来告诉她病毒的严重。她是全医院最好的全能护士,医院不能没有她。

她犹豫了……

关掉屋内的电视,她踮起脚尖走到女儿的卧室门口,轻轻转动门把手,走了进去。五岁的女儿早已熟睡。她坐在床沿上,抚摸着孩子的小脸和秀发,柔软的头发在她的手间游走,樱红的小嘴伴着鼻翼的扇动而一呼一吸。这么美丽的幼小的孩子,她不忍心伤害女儿啊。女儿在睡梦中突然动了嘴,是一声“妈妈”,她的心震了一下,低下头来亲吻孩子的脸,此时她的决定是“不出发”。

她走到门口,却被一张画缠住了脚,是女儿的画。显然,画中人儿,是女儿和自己。在画中,她穿着白色的护士服在为女儿量体温。她记得,女儿是最喜欢这个职业的,她会在介绍妈妈的时候说:“我的妈妈是最厉害的护士,她可以救活所有人。”她的眼开始红了,无声的眼泪流出来了。她打开了门,决心“再”出发。这一次,她不再回头,不再停下脚步。

她和丈夫商量着,丈夫默默点着头,安慰着她,“一定注意自身安全,记得发信息,我们等你平安归来!”她和丈夫相拥着。她笑着安慰丈夫“没事的,这么多人在一起呢!”她拿起手机回信:“我马上出发!”短短几个字凝聚了无比坚毅的决心和勇气。

屋外,风雪渐渐小了,天的尽头似乎有了微微的红;屋内,出发前的准备正热烈……

                             指导老师:顾继红

 

出发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初三(1)班 戴玉涵

也许有些“出发”,并非从零开始,整装待发,而是跌倒后痛苦的重生啊!                                  -------题记

回想起来,学琴之路真是坎坷凶险。

六七岁的年纪,或许天赋使然,并没有勤奋的练习,那时的她已是名扬少年宫的电子琴小天才。多次比赛,多次指点,她的进步让老师和同学都艳羡,考级连跳也只是轻轻松松。那么爱笑的那孩子啊,长着一颗没有难过的玻璃般的心。

越是夺目,越是禁不起哪怕一次的跌倒。

十二岁那年,仅仅一个省级评选的初赛,她第一次名落孙山。她第一次感到害怕,这是她第一次空手而归。老师和同学们只是安慰:不要紧,再次努力,可没人看见她忍了一路快要夺眶而出的泪水。

紧接着,她仿佛中了魔咒,连连失利,连连落榜,她发了疯似地每天练习到深更半夜,她所认为的勤奋都成了辛苦,无助。

十三岁最后一次失利压垮了她最后一次坚持。“老师,我不想学琴了。”

“好,但你要为你的决定负责,我会等你再次出发。”

老师的话里仿佛又什么她看不透的东西。

三年了,整整三年,她再没碰过琴。繁重的学习任务让她时常想起第一次夺冠的竞选曲目《春江花月夜》,流淌的乐符惊艳了月光。再弹一次吧,这一刹的念想吓了她一大跳。

不过半晌,手鬼使神差地放在了琴键上。这次,她故意放低了音量。她弹得很慢,也许是因为生疏,也许是因为自卑。但这次,她清楚地听到了每一个琴键,每一组和弦的声音。流过春江,流过花月,流过夜色阑珊,流进岁月磨过得泪痕。

   抬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第一次失利时爷爷题写的诗。再弹一次吧,这个念头是彻底挥之不去了,就连父母都欣赏她的“顿悟”,准备她再一次出发。只有她自己知道,心里鼓起一千万次所谓勇气,才敢抬手,按下琴键。

“就中考之后吧,我会再次出发”我时常这样想,岁月啊,磨平了痛苦的回忆后,让我不那么惧怕失败,也许这就是热爱吧,隐去了五年的热爱啊。让我甘愿沉淀,面对第二次沸腾。

这样的出发,让我更加明白:坎坷的路上,总有你的沉淀与一千万次勇气后的再出发。

                                                  指导教师:李瑛

 

懂我的那个人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初二(7)班   徐梓涵

第一次因感动而流下眼泪是在去年寒假的一次夏令营后。当时不远千里去到人迹罕至的西北高原,体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劳动生活。原定七天的体验却在第六天夜里遇到了罕见的暴雪。刚开始就像起雾霾一般染黑了棉白的云朵,五米之内根本分辨不清是人是物。冷湿的冻风割裂了水管和电线仍不知足,还把雪花一次次扩大,从先前的花瓣大直拓到手掌大小,啤酒瓶底般厚。风雪之下的高原顿时成了灰炭海洋中的孤岛,外边的物资车进不来,里边的载人车出不去,停水停电也导致揭不开锅,每天只能啃食干粮度日。就这样硬撑了四天,总算趁着雪势减小开出了冻土。

就这么眼冒金星地到了火车站,又一程由天黑坐到天亮才回到了苏州。苏州总站的登车点早已挤满了人,那都是来迎接孩子的家长。哦,看到了,爸爸妈妈正在人群的前端,很激动但又有些焦灼。

列车缓缓停住了,车门还没全打开,过半的家长就已经涌进来,纷纷抱着自家孩子失声痛哭。我在位置上等着人潮退散了,方才站起身去拿行李箱。然而,父亲的手先我一步把它取了下来。

“先下车,去喝点姜汤,箱子我拎。“他说道。

车门外,妈妈也没有和其他家长一样流泪。她默默从包里取出一个保温杯。“奶奶煮的姜汤,快点喝吧,要不然还有热牛奶。“姜汤很暖和,是刚好喝下去不会烫口的温度,尝得出来,因为我不喜欢生姜,里面放了更多的枸杞和红枣,生姜也切成了大块,以便于倒水。“瘦了,瘦了不少。”妈妈念叨着。我知道,这杯姜汤所浓缩的理解与亲情远胜于火急火燎的抱头痛哭。爸爸在后面推着箱子,也没说太多。他们不擅长轰轰烈烈的表达,也不喜欢,当然也知道我并不需要。姜汤的温度融化了我冻结的双目,热泪在眼里打旋,眼镜上一片雾气缭绕。我任由它们滑出眼眶,被冷风吹散,脸上已有亮晶晶的纹路交错着。正因这份理解,此冬更无严寒。

走出站台的短短数十米,我明白了,懂我的那个人离我是如此之近,近的根本没有什么必要去羡慕他人。

指导教师:陆云

 

生命的意义所在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初二(1)班 方骏豪

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前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在这渺远的宇宙之中,我付出一生所做出的贡献究竟有何意义?但在读完了这本书后,我想我的心中大抵已经有了答案:为自己内心的理想而奋斗。

保尔,故事的主人公,他拼尽了自己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一个道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保尔不惜自己的身体在高压的环境下工作,为了党和国家,更为了自己内心的理想。皮鞭的抽打,改变不了保尔忠诚的内心;伤寒病痛的折磨,改变不了保尔顽强的精神;双目失明的痛苦,动摇不了保尔为革命献身的决心。转入文学,是保尔最后的倔强。努力到了这样的程度,他的生命又怎能不熠熠生辉呢?

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保尔这种精神的人都成了耀眼的星辰。贝多芬,他晚年一直遭受着耳聋的打击,但是他却创下了音乐不朽的成就;霍金,只有几根手指能动,可是他却是发现时间奥秘,能和宇宙对话的人;史铁生同保尔一样一直在遭受着身体上的打击,他却因为他的努力创作被世人所铭记。

保尔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他的生命又是永恒的,因为他的生命有了意义。一个人的死亡分三步——生命的结束,被亲人所遗忘,最后被世人所遗忘。像保尔这样的人,因为他的生命有了意义,他的名字才始终被亲人世人所铭记,他的精神始终在传承着,所以他的精神生命获得了永恒。

此时,站在远处向天空望去,自己似乎还是很渺小,但似乎又不是。在宏观的宇宙里,太阳似乎也是一颗渺小的星球,但因为它造福于人类,所以它才拥有了特别的意义。

是啊,人何尝不是如此呢,自己虽然渺小,但只要为自己内心的理想奋斗,有改变世界的力量,那么他的生命便有了意义,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指导教师:钱英

 

                                  醒来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初三(2)班 朱语心

     今年春,妈妈将已经腐烂的映山红从瓷缸中挖起,在干裂的土壤撒下一把花种,就像老人枯瘦皱纹上的麻子,斑斑驳驳,看不出一丝生机,我不禁揪心,它真的会随春日醒来吗?

那株破败的映山红,似是一颗陨落的火种,枝干上布满了网状裂痕,几近支离破碎,昔日的荣光再也不见。绚烂消纵即逝。我捧着它,仿佛见到了往日的自己。

那个自信满满的我,勇敢固执的我,坚守本心的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封闭了自己的心像鸵鸟一样把头深深埋进土里,胆小怕事。任由自己沉溺于美好的幻想中,不愿醒来。背离自己的内心,不断附和他人的看法,自我欺瞒,安慰自己一切都会变好的,殊不知将自己困在了玻璃梦境中,一触即碎。

那一日,妈妈欣喜地叫我出去,出人意料的是,那盆野花开了。如同一个个正悠悠转醒的小人,毛茸茸地绿绿成一片,米白色的小花一簇簇地点缀其间。它们掩住了原本破败不堪的土壤。将根系伸展开来,牢牢地抓住了龟裂的土块。不与春色争奇斗艳,却开得肆意,不顾外界的尘嚣与叨扰,自说自话地缓缓醒来。

似是与外界格格不入,却又自成一派风景,它任由俏皮的阳光跳跃着,一朵朵米白像是镶上了金边,不显奢华,却开出了别样的美。

“谁说残缸破土里生不出花?当满园春色迷人眼时,普普通通的米粒花,或许才是姹紫嫣红中独树一帜,这便是最特殊的风景。”

妈妈的话语随着一阵春风抚过,叩开了我心门。或许有的地方,天生就不适合长映山红,又何必苦苦求它烂在土里。倒不如将心中的烂枝连根拔起,植进一丛米粒花,待它醒来,待它细小却独特的春色,待它生出生活中的小庆幸,小美好。

那束米粒花在我面前轻轻摇晃,有着头一次醒来的兴奋,在我心里柔柔地漾出一片波来,我伸了个懒腰,瞧见墙头的裂缝里有蜗牛慢慢爬着,阳台有野鸽喳喳地叫着,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妙,阳光跃进了我的眼帘。

心中仿佛有泥沼破裂的声音传出,我知道那是一丛米粒花冲破了束缚,已经醒来......

                                   指导老师:顾继红

 

谈老舍的艺术特色

                          ——读《猫城记》有感

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初二(2)班  蒋朱奕

倘若学过点历史,有点悲悯情怀的,应该对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不陌生,正因为如此,上帝的圣光才如此偏爱那个时代,也许这是对苟延残喘的中国的最后一点怜悯吧。而《猫城记》则应运而生,一点儿也不意外,这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也是必然需求。

初读一遍没甚滋味,再读一遍便觉沉重,这就是长期压在老舍心里的一块重石,老舍对当代中国的绝望和讽刺,绝不亚于鲁迅。

《猫城记》记述的是“我”的一次飞机失事却意外发现猫国并在猫国的种种经历,本以为是一部新奇的科幻小说,却发现没有那么简单。

老舍写这部作品,正值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军一举待吞东三省,老舍愤然而起,他痛恨日本人,当然,更痛恨无能的中国。于是乎,他借猫人的混乱生活和丑恶行径的描写,抨击了当时旧中国国内的纷争引发的混乱,它在思想倾向上的复杂性和艺术表现的特异性令人叹为观止。

《猫城记》中的猫人开学第一天便毕业了,而且还是大学毕业;猫国学者经常互相诟骂;猫国人也改革,但是他们看到外国人怎么改革就怎么改革,这令人读来心神不安,只是因为老舍描写得太过忠实。猫国毫无秩序可言,同旧中国一样他们也吸食“鸦片”——迷叶。只要你吸食它,就不想劳动、精神麻痹,吸食四十片便会去了,更荒谬的是书中猫人的话:

“人和迷叶的价值恰相等,死了便是死了,活着的总得吃迷叶。”

你说荒谬不荒谬?

这毫无疑问地揭露了国民劣根性。这就高明在这儿,老舍的反讽是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背离统一。要我说,这是老舍的幽默讽刺艺术,讽刺与幽默在分析时有显然的不同,但在应用上永远不能严格的分隔开,这使老舍的文章写的有声有色、有骨有肉、头头是道。《猫城记》活跃、灵动、玲珑,当然还有幽默。从书中便可了解,学生肆意解剖校长、教员,猫国的学者天天只把一些外国名词联到一处讲话,别人不懂,他们自己也不懂,只是听着热闹。在幽默的文笔背后,透露着作者对旧中国满满的无奈和失望。诚然,“悲观者是有可取的地方的:他至少要思虑一下才悲观。”

我最崇拜的,便是老舍在痛快淋漓地讽刺现实后,仍能保持冷静的态度,这是许多文人做不到的,但老舍做到了,并成功了。即使如此,他依旧有些悲观的,他自己也说:“将快死去的人还有个回光返照,将快寿终的文明不必是全无喧嚣热闹的。”“这几个人的悲吟与那自促死亡的哀乐比起来,好似几个残蝉反抗着狂猛的秋风。”

对于《猫城记》,最好的评价:不再妄自尊大,不再得过且过,激励一个民族的醒世录。

 指导教师:徐艳霞

 

探寻陶渊明归隐的原因

——《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初二(2)孙含菲

初学《桃花源记》,我便对陶渊明产生了兴趣,对他憧憬的桃花源更是神往不已。反复品读后,我反而感到了困惑:陶子如此才华横溢,为何弃官归隐呢?

不久以前,我偶然读到陶子的《归去来兮辞》,对他的决择有了新的感悟。虽然算不上深刻,却让我重新认识了陶子。

在《归去来兮辞》中,陶子自述最后一次弃官是因为“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而《宋史》则说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无论如何,主要是由于他“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做官与他的天性不符。

陶子嗜酒,是众所周知的。他最后一次出任彭泽县令,在公田里全部种上了秫,即酿酒原料——高粱,好像做官就是为了喝酒,并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好酒似乎是他的天性。陶子性情极为豪爽,他向往“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不愿随波逐流,对“高官”趋炎附势。回家后,“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奔放洒脱,顺应自己的本心,造成他最终选择了归隐。

应当说,陶子归隐也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不可分。他出生的那个年代,东晋已是穷途末路,政治黑暗,各级官僚都竭力压榨百姓,搞得民不聊生。陶子刚上任,手下就有小吏劝他去“造访”大官。他叹息不已,认为“深愧平生之志”,当日便辞官而去,可见他的高洁容不得半点沾染。

陶子辞官又与他祖上为官有着密切联系。他的曾祖父做过东晋的宰相,而当时东晋已是名存实亡,大将刘裕掌握了实权,皇帝已经成了傀儡。由于祖上一直是东晋的官员,如果陶子做了刘宋的官,就等于帮助谋权篡位的刘裕,就是投机取巧、背叛东晋,他是个有原则的人,忠臣不仕二主,等不到东晋正式灭亡,就辞官归隐了。归隐似乎是他痛苦而豪放的选择,同时也是他唯一的选择。

陶子写文章向来有个习惯,每次写完都要加上年号。但自义熙元年(东晋名存实亡)之后,他就不再按年号纪年,改用历朝历代都通用的天干地支纪年法,足见陶子效忠东晋的坚贞气节。

这一切都决定了他归隐田园,成为名副其实的“古今隐逸之宗”。

回首昔日,他道“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他叹“云无心而出秀,鸟倦飞而知还”,他喜“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陶子,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得到了真正的释然与解脱。

指导教师:徐艳霞

 

乡情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初一(1)班  沈旻旻

似清远的笛,如缥缈的云,那似乎有些复杂的乡情总在不经意间萦绕于脑海之中,不时地唤着儿时的点点记忆。在那个只会玩闹的年纪,故乡带给我的欢乐或许是数也数不清的。因此每每忆起往事,脸上大多都是带着笑意的。而在我能够一个人走路之后——或许是跌跌撞撞的状态吧,从那时起一直陪着我的,是一棵伴着我一起长大的无花果树。

雨点淅淅沥沥地敲打在书桌前的玻璃上,倒也不显得匆忙。我闻声从桌前站了起来,拉开窗帘。踮起脚尖,我漫无目的地用余光望了望从屋檐缓缓淌落的雨珠,刚想坐下,却不由地又将目光都聚焦在了小院角落里的那棵无花果树上。

盛夏的风闷闷的,带着些燥热,路上行人变得十分稀少。可它呢,却依然昂首挺胸地站在门前,粗壮的枝干巍巍然地直立着。那毛茸茸的大叶子在一场突然而至的雨后显得青翠欲滴,也随和地跟着那慵懒的夏风缓缓摆动着。枝头好像还挂着几个尚未成熟的青色果子,圆溜溜的,有些可爱。

我呆呆地看着窗外,愣了好些时候,才猛地一惊,缓过神来。紧接着心中一阵颤抖——难得回来一次,竟也忘了要去好好看看它。脸上不禁泛起一丝红晕,我自责地低下了头,决定现在就下楼看看。

就像回到了从前!我兴奋地捧着一本小说,搬着一张小凳子,“蹬蹬蹬”,两三步便蹦下了楼梯,来到了院子里。

几乎是狂奔着跑到了大树的跟前,可不知为何却忽然觉得鼻子有些酸楚,我揉揉眼睛,有些恍惚地坐在了我放在树下的板凳上。

我托着脑袋注视着它。绿叶繁密地聚集在一起,好似在说着些什么悄悄话。几片绿荫轻轻地笼罩在水泥地上,偶然经过的一缕风在经过树下的时候,也似乎变得柔和了起来,带着些炎夏里少有的凉意,令人不禁感到惬意。

我眯着眼睛。思绪又飘回了从前。

有些东西啊……又似乎和从前不太一样了。

曾经,我和它一起一点点地长高。但在我的记忆中,它似乎一直比我稍稍矮一些。炙热的午后,它那稚嫩的绿叶只够帮我遮去身上一半的阳光。于是,     我会偶尔撑起一把小巧的遮阳伞,和它站在一起乘凉。它陪我看书,陪着我听音乐;而我,给它浇水,给它施肥。夏末时,无花果成熟了。等我读书读累了,就在枝头轻轻摘下一个剥开来吃,甜甜的,带着一丝凉爽。

可如今,它已长大,变得十分强壮,也早已比我高出了许多。

不知不觉中,它替代了曾经的那把伞。它用它那强健的手臂把我护在了它的怀抱里。

要说什么没有发生改变,大概是我们依然像儿时那么快乐。丢去了平时的烦恼,闲暇之中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轻松,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似乎是不那么容易的。我们变得忙碌,忙着长大,忙着适应新的环境。

无花果树承载了我的太多太多情感,是对故乡的眷恋吗?是对曾经的怀念吗?是对这儿亲人思念吗?

嗯。这些答案,紧紧地汇聚在一起,便构成了我对于故乡浓烈的爱。

它的身上似乎牵着一根线——那线虽不可触及,却不可否认的一直存在——一头连着我,另一头连着故乡。而那根线,永远不会被割断,也永远无法将线两头的我们分开。人这一辈子,最难以释怀的,往往便是那留在心底的乡情。

几天后再次离开家时,不舍与难过缠绕着交织在一起,泪水在眼眶中不停地打着转儿。车子启动时我偷偷地又望了眼围墙里的无花果树,它还在逐渐变得温和的夏风中轻轻摇着树枝,是在说告别吗?

好吧,是时候该走了。它会代替我留在这儿继续长大,慢慢地成为一棵参天大树。而我,会在另一座城市,和它一样快快成长……我们,都会成为更棒的自己。

人的这一生,似乎时时刻刻在经历着离别。没有任何一刻、一处、一物,或是一人能一直陪在你的身边。

把那份浓郁的乡情悄悄地藏在心底。无需太过因此悲伤,但也千万别将它遗忘了,曾经的那一切快乐,都会作为一种精神上的鼓励,一直陪着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处风景,陪着我们长大。

而童年的无花果树,会一直在那儿,等着我们回去看它、陪它。

                                             

                                               指导老师:葛武生

一张老照片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初一(7)班  曹书萌

     家里有一本很厚的相册,放着所有的照片,最后一张是一个慈祥的老人,皱纹已经爬满了她的脸庞,她却不忘露出一个朴实的微笑。

    她总是那么乐观,而且有着各种各样的鬼点子,好玩极了。

    桃子香甜可口,是我的最爱,每次去她家总是缠着她给我吃桃子。一年春天,她带着我到后院,对我说:“你看,这是我给你种得小桃树,好看吗?”年幼的我哪里分得清什么树什么草的,只知道那是一根树枝,啥也没有,有什么好看的。于是我冲着她大喊:“不好看,不好看!丑死了,走吧,什么也没有。”听了我的话,她恍然大悟似的:是啊,连我喜欢的桃子都没有,怎么能叫好看!她眼睛那么一转,又想到了一个鬼点子,对我说:“你不是喜欢吃桃子吗?快拿几个桃子过来。”我不明白她要做什么,但是知道她总是有乐子,便捧来几只水灵灵的桃子,她接过桃子又假装神秘的对我说:“接下来,我要表演一个魔术,闭上你的小眼睛,数到五十个数就睁开眼睛。”我假装闭上眼睛,等到觉得她转身后又微微睁开一小只眼睛。只见她背对着我,在捣鼓着桃子和那颗小树,不知是在做什么,我想凑近点看,没想到竟被她抓了个正着:“小坏蛋,你在干什么。”我见藏不住了,便“哇”的一声跑开了,跑到前院去了。见她没追上来,便自顾自的玩了起来。不久她便出来寻我。用手蒙住我的眼睛,然后带着我一步步往后院走。“哇!”她把手松开,我看见的不再是一颗小树,是枝干上挂了几颗桃子的桃树!

  这天,如果你来到这里,哪一间房子笑声最大,那么哪一间就会有我,有她,还有“小桃树”。

这件事过去很久了,我还用这件事写过一篇日记:我的桃花外婆,从那天以后,我很少再去外婆家,但是外婆还在那里,小桃树已经长成了大桃树,外婆守着桃树,桃树守着外婆。夕阳西下,桃树下坐着一个老人,老人的脸上挂着笑容。晚风吹,桃花落下几朵,经过老人的发梢,我拿起相机,把它定格成永久的回忆。

指导教师:沈静

 

我喜爱的诗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初二(6)班  殷佳诚 

深秋之夜,卧于窗前,望见天际繁星点点,不禁想起诸多华词丽藻来形容,待我一句一句想来时,不知怎的,竟想起唐文如的诗来了。

《题龙阳县青草湖》这诗题目并无特别和过人之处,但你不曾会想到,这首诗是一首极具美感的诗。“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秋风飒飒而起,洞庭湖泛起层层白波,渺渺茫茫,如此虚幻之景,不禁叫人想起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个季节的湖景,与春时的轻漾宁静,截然不同,给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想必温如当时的心境,就如同这秋日的湖,空空旷旷,毫无波澜,干净得如同一面镜子一样。

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一夜间白了青丝,追随不及,啼竹成斑,死后化为湘水女神。诗人望着几条垂下的白发,人到晚年,容颜迟暮,心中不觉生起了悲凉。我爱,爱他将这景写得如此凄美苍茫。

唐温如生平不详,在历史长河中可以说是一个匆匆过客,人到暮年,却还仕途不得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首诗是证明他存在的唯一线索,他只留下了一首。相比流芳至今、诗词成千的李白,他显得太过微小了。也许只有这洞庭湖,才是他唯一的归宿。但是我喜欢他的神秘,一个人的一生,不用刻意去追功逐利,活得自在平安就好。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一觞一咏,怡然自乐,借酒消愁,却不知愁更愁。终于醺醺然醉了。“春水船入天上坐”,他仿佛觉得自己是在银河之上荡桨,周围一片星光灿烂。我爱,爱他的梦之清,不愿与世俗沾染。梦无形体,却言清梦满船,一个“压”字又带给人些许的沉重之感。古时写梦的诗句不少,但像这样清新奇丽而又含蓄丰富,却是并不多见的。

生不逢时,想必是他一生的遗憾,而他却愁得干净、清亮。

闭了眼,清风拂面,天上星星,明灭可见,宛如诗人的愁苦之多。我仿佛感受到了千年前的愁苦,却依旧清澈不染。

星空中,似乎有小船划过......

                 指导教师:卢雪荣 

醒来

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初三(5)汤妍菲

夏夜伴随着阵阵蝉鸣,踏着轻盈的步伐,走入了无数孩子的梦乡......

微风轻拂,麦浪阵阵,金黄饱满的麦穗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空中飘着雨后田野独有的芬芳,淡淡的,飘入了我的心间,无意拨乱了我的心弦。低头轻笑,缓缓将手举起,张开,感受着风从指缝间流过的温柔。回想过往,竟记不起上次见到这般场景是何时了,丝丝懊恼萦绕在心间,可更多的却是失而复得的喜悦。我贪婪的看着这美景,血液里流淌的是沸腾的热爱。突然,我似乎看到了远方的一缕黑烟,那缕黑烟的存在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却被创作者不小心滴上了丑陋的墨水,我轻揉双眼,再次睁开时却发现我找不到它了。又是一阵微风,将我心里的黑烟吹散了。

我闭上双眼,觉得自己似乎也成为一缕风,跑着,笑着。突然,我感觉到我的衣角被人拽了一下,低头睁开双眼,入眼的是一个女娃娃。脑袋上短短的朝天揪因女娃娃的跑跳而左右晃着,可爱极了,衣服因短了些而露出了圆鼓鼓的小肚子。阳光下,她的小脸红扑扑的,眼睛似是一汪清泉,干净纯粹。看着这么一个喜气的女娃娃,我不禁笑出了声。“姐姐,你在看什么呀?你可以把我抱起来吗?我看不见。”女娃娃一脸天真的模样真叫人无法拒绝。我张开双臂把她抱了起来,扯了扯她的上衣。“姐姐在看海啊,你看,这位调皮的风姑娘跑得多开心啊,麦宝宝都笑的弯腰了呢。”女娃娃被我的话逗得笑了起来,银铃般的笑声充斥了整片麦田。慢慢的,她不笑了,抬起头问我:“姐姐,如果麦宝宝们都走了,你还会来吗?”我愣住了,一下竟没明白她的意思。女娃娃似是看懂了我的呆怔,好心的继续说道:“明年,这里就变成一个个高高的大怪物了。”我忽然想起了先前看到的那缕黑烟,不禁心中泛起了一丝苦涩,双眼紧紧的闭了起来。当我整理好情绪再次睁开双眸时,却发现天空不再湛蓝,它已然变成了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将世界包裹在其中。麦田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空气中弥漫的是刺鼻的工业废气,我努力想去寻找能够证明刚才场景曾出现过的一点痕迹,却发现,白费力气。我崩溃的蹲在街道边,眼泪似决堤的洪水,冲刷过我的脸庞。

我猛然坐起,呆滞的看着自己卧室内的摆设,我举起颤抖的双手,轻轻拭了一下脸上还未干尽的泪痕。四周太安静了,除了我的抽泣声,便没有了,蝉声也没有了。我躺回床上,用手被盖住了双眼,只是不知,这寂静的深夜中,是否也有人同我一样醒来了?

                                                     指导老师:王敏

醒  来

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初三(7)潘科伊

他抬头看看窗外的那株艳梅,花朵簇拥,压弯了枝头。他笑了,昨日的花骨朵醒了,今日的祖国也醒了......

当他知道要去抗疫前线的那一刻时,心中满是担忧。忧的不仅是沉睡中的祖国,还有床边酣然入睡的妻儿。他可以义不容辞的奔赴前线,但家人们......他俯下身来,注视着儿子稚嫩的脸颊,默默做了决定。他们是人民的希望,医生不去,谁去?

那晚,它开启了长达两个月的艰难“旅程”。

厚重的防护服,密不透风的口罩,依稀可见的,只有满是雾气的护目镜后,一双布满红血丝,疲惫无神的眸子。他仿佛只几天就苍老了十岁。

然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依然不见停息的战火。

又是一个忙碌的早晨,他依着惯例挨个查询病房。走进一间病房时,他看见一位老人抵在窗前,顺着目光-----那是一株梅。傲然挺立的枝干上,点缀着含苞欲放的花蕾。“大爷,您各项指标都正常了,如果核酸检测过了,您就能出院了!”老人不说话,只是点点头,伸手指了指那梅:“还是花骨朵呢,什么时候才开呢?”“一定会的,再等等吧。”“终会的。”他们会心一笑。

他默默在心中祈祷,疫情会好的,待春暖花开时,沉睡的龙必将醒来。

“202号病房,紧急情况!”熟悉的警铃声响起,一晃眼,他就赶到了202号。娴熟的拿起用具,紧张而又专注的进行......30秒后,一个生命又被挽救。他又一次完美的结束。

离开病房后,已是深夜。脸上勒的水泡,眉上沾的汗珠,在他眼里,早已淡似云烟。

时钟嘀嗒走过,抗疫工作在全国人民和一线工作者的艰苦奋斗下卓有成效。医院终于空了大半。比起之前警铃响了又响,急促的脚步声“声声入耳”,他更为此刻的宁静而感动。

暖阳倾洒在窗棂上,也慷慨的倾洒在他的肩头。他瞥向窗外,摘下了口罩,露出灿烂的笑颜,那株梅盛开的那样热烈......

回过神来,他轻拍身旁的孩子,笑道:“冠状病毒的沉睡魔咒被解开了,爸爸也回来了,我们的大中国醒了,真好......”

他抹去眼角的泪花,才想起,春天也醒来了。

                                                   指导教师:王敏

一张老照片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初一(5)班 范妤荣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永恒不变的量再随之转动,总有一瞬的感动留下足迹,而一张张照片,记载着生命的延续,记录的生活的点滴。时过境迁,在成长中唯一不变且存在的只是尘封的记忆,而照片就是唯一的载体。

    金秋时节,我又一次回到了乡下的家,这次拾起的只有一张老照片,一张久远地已脱离胶水的照片,一张边角已微微卷起,已泛着的照片,却是我的满心欢喜。上面留下的是一个小女孩和一位妇女站在一个小店前,女孩站在石头上才与那位妇女平行,女孩满目欣喜,妇女满脸宠溺。没错,我就是那个女孩,而另一个人就是我的外婆,只不过那是七八年前的事了。

    回忆中,那是我第一次站得那么高,和外婆一样高。在我心中,外婆是个巨人,她只身一人撑起了那家老商店,也撑起了我儿时的乐园。在我心中,外婆是个有魔力的仙女,她总能明白我的心思,总能烧得一手好菜,总能变着法哄得我合不拢嘴……

    我永远忘不了照片里的那一天,虽然和平时差不多,却有十分特别。当天上午,我当上了半天的小店长,忙得不可开交。时不时来几个人买东西,时不时有几个小孩在店前玩影响人流,时不时有几辆车来送货,我还时不时忘记价格,可不管我做得有多烂,外婆只是轻轻一笑,给我鼓励,别人并不注意她,可只有我知道那是最美的笑脸,因为里面饱含了爱。后来,我吵着闹着要和外婆一起拍照,最后我站在了那块饱经风霜已更加坚韧的石头上,而外婆牵着我的小手站在了旁边。“咔嚓”相机的快门声伴随着外公一声“好了”,这张照片就存在了,存在了我与外婆的人生里。

    落日沉入海中的霞光映在墙上,衬的那张照片越发铿亮,在金辉中我发觉那照片也随着外婆变老,从黑发到些许白发,手上多了些老茧,但是身上却被岁月镶上了可敬的金丝。要独立自主,要懂得顾家,这是外婆教我的道理。要是现在的我们再拍一张合照,岁月会将我们的角色互换,不变的只有我们。

恍然回首,泪已落下,岁月转转不停,微风拂过那张老照片,伴随着落日的余晖,倾洒的是照片的过往,带走的是我的童年,这时才发觉,不变只是爱,而一切也源于爱。

指导教师:李春燕

 

一张老照片

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初一(2)班  吴昱莼

一张老照片,往往记录着生活的瞬间,它定格了时光,承载着情感。我有本书中夹着张老照片,有些磨损,棱角也不分明了,照片上的白衣小女孩站在一棵老柿树下,巧笑倩兮,似阳春三月的灿烂暖阳,似山林深处的烂漫山花。柿树上缀着个个柿子,澄黄,泛着光。

照片里的那女孩,是我。每每抚着这张照片,记忆中的老屋仿佛仍在,柿子树也仍在,鼻息间萦绕着的也都是柿子的甜香了。

旧时住的老屋前种着棵柿子树,年龄比我大的许多,打记事起,它就立在我的生活里、记忆里、脑海里,融入了血液里。印象中,每逢到“园黄柿叶稀”之时,老屋园里总飘着香,柿子树举着深褐的枝干,弯斜着伸到漂浮的白云里,湛蓝的天空里,原本舒密的绿叶结着伴儿落了,剩下几簇黄叶在风里飘摇,和一个又一个饱满的柿子藏在黄叶里压低枝头。

回忆里,外婆拿着网兜摘柿子。一套,一扭,一拉,那网兜里便落着柿子,常常是短短一会儿,就装满了一篮子的甜蜜。我也学着那样举着网兜去摘,却总不那么得心应手,笨手笨脚常将柿子摔到地上,虽摘不到几个柿子,但乐趣总是无穷的,只是收获的并非柿子,而是满心的欢喜。

小时,我喜欢躲在那老树后面,吓唬大人,知道那树干藏不住身子,却还总乐意这么玩,有时就是不干些什么,只在树下看着蚂蚁窝,也能荒废掉半日光阴。有次蹲在树底,也许是在发呆吧,突然听到妈妈的声音,我豁得站起身,瞧见不远处的妈妈手里正端着相机对着我,我即刻拍拍衣裙,有些无措地贴在身旁,我裂开嘴朝那相机笑,傻傻地,“咔嚓”,相机将那美好的时光永远定格。

现在,秋天也常见到柿子,虽不再是记忆中的柿子,却情却未变,情依旧。闻到柿子的甜香,总有些怀念。气味与时光缠绵,它们捆得最紧,气味随岁月流转,让逝去的时光变得生动。情也真是世间最奇怪的东西,一不小心触景,便生了情,一旦那景,那情,入了骨,便再难忘。

一张老照片,定格的是童年的欢笑,叙述着时光荏苒,感叹着岁月流逝。漫步在柿子的芳香里,彳亍在逝去的童年与天真里,抛开一切,心下澄静,耳边总有无邪的笑声回荡。

每张照片都藏着一个故事,或喜或悲,或只是单单定格着岁月。那么我手中的这张照片,定格着人生里最本真的东西,这份故事他的名字或许叫,童年。

指导教师:李春燕

一张老照片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初一(6)班 陈欣然

一天傍晚,我忙碌完了一天的功课,又疲惫,又感到无聊,不知是什么想法,使我搬出了一个风尘已久的大箱子,将里面压在箱底的一张老照片拿出来,仔细的端详了起来。
昏黄的灯光下,本是不会褪色的照片却显得褪黄,一幅老旧的样子,照片上是我和姥姥两人坐在一棵老枣树下,身旁一满筐红殷殷的枣,我和姥姥都笑开了花。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我仔细思考起来,屋内的昏暗,窗外沙沙的雨声如同儿童的低语。风从窗外轻轻吹进,撩起我的发梢,好像有人在温柔地逗着我,心里一阵暖阳荡漾,安心又舒适。对了,和姥姥在一起总是这种感觉,那是一年丰收的季节······
  "
姥姥,姥姥!你快看,咱们枣树上的枣红透了,我想摘!我急切地跺着脚,又兴奋又高兴,口水早就流到嘴外面了。“行,说走就走,你这个小馋猫。姥姥笑着,眼睛弯成了两个月牙儿,嗔怪着用布满老茧的手抹去我嘴边的口水。我可早等不住了,拖着个比我还大许多的筐风风火火地就往树下跑,一边跑一边流口水还一边喊着:快点,姥姥。听到我的呼喊,姥姥迈着她不灵便的腿脚一拐一拐的走来。打枣开始了,小小的我拿着根粗杆子一下一下重重地砸在树上,红枣像玛瑙一样,哗啦啦地从树上不停落下,像雨点不停的落到地上,姥姥也加入打枣活动,随着哗哗声和我的喊叫声,所有枣早被收入筐中,堆起了小山丘。我气喘吁吁的坐在地上,拿着枣一个接一个往嘴里送。看着堆起来像红宝石一样的枣,红得夸张,像火焰,饱满的颜色好像要滴下来。姥姥也抓一大把枣喂我吃,刚吃到劲头上,她拿着枣的手突然停下了,认真,慢慢地说:你看,这棵枣树虽然已经很老,却依然每年结枣给我们吃,它虽然不是人,但也像人一样付出呢。她笑着睁大了眼睛,里面仿佛闪耀着明亮温暖的光,她渐渐转眼到了枣树,认真地仔细地看着它,持续了很久。那时的我对姥姥的行为似懂非懂,现在看着这张照片,我想:我的姥姥又何尝不是像这老枣树一样呢。
   
记得一个深夜,我睡不着,去找姥姥,发现她还在用缝纫机缝鞋垫。昏暗的灯光映在她头上,缕缕银丝清晰可见,皮质疏松,布满老茧的手也不停的劳作着,高度近视的眼睛,即使难忍酸痛也坚持着睁开。她用如此多的精力换来一双双缝制精良的鞋垫,没想到她一双也没穿过。
   
如今我再看见这张老照片中的姥姥,内心除了爱,还多了几分敬佩,她辛劳一生,到了晚年也依然不辞辛劳,还想着努力为别人做点什么。姥姥编织的鞋垫,温暖了别人的双脚,把棉花的温暖传遍四方,那棵枣树也依然传递着姥姥无私奉献的精神,那枣子的芳香也滋养着我对生命的感悟。姥姥虽是老了,但她那份无私的精神并不会老,我们会将他的这份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指导教师:白冬雪

一张老照片

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初一(3) 赵若含

夕阳的余晖照在那一张老照片上,照片泛起了一抹异样的光彩。我望着那张照片,竟不禁愣起了神。我的思绪飘回了那段时光……

午后,我和奶奶一起出去散步,一阵寒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哆嗦。那是冬天,我冷的不行了,只好跟奶奶说:“奶奶,要不我们还是回去吧,外面太冷了。”奶奶望了望我,说:“怎么也不多穿点,我们先回去吧。”奶奶语气像是在责怪我,但却又有一丝心疼。

过了几天,奶奶不知为什么回了一趟乡下。回来以后,没事的时候就总在房间里面待着不出来,我好奇了起来,奶奶在做什么呢?我偷偷地来到了奶奶胡房间门口,向里面望了过去。奶奶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眼镜,手里拿着长针和毛线,正耐心地一点一点地给我织着毛衣。我顿时感觉眼睛有些酸涩,奶奶这么大的年纪,拼搏了一辈子,这时候本该享受天伦之乐了,却因为我的一句话,戴着老花眼镜帮我织毛衣。

   我拿起相机,记录下了那个美丽的身影。忽然,我看见奶奶的手被针扎了一下,鲜红的鲜血,不断的往外涌。奶奶也没有停下,简单地处理过后,就继续埋头帮我织毛衣。

   又过了一段时间,奶奶说有礼物要送给我,我知道,那肯定是那件奶奶付出了诸多心血的毛衣。但我却依旧表现出一脸好奇的样子,奶奶拿过毛衣,我看了看,是我最喜欢的天蓝色,我开心地大叫;“谢谢奶奶!”

   我兴奋地拿着毛衣回到了我的房间,换上了那件奶奶亲手织的天蓝毛衣。毛衣不仅漂亮,还很暖和,闻起来还有淡淡的花香,奶奶肯定是把毛衣和花朵泡在一起。我看着身上的毛衣,幸福地笑了。

   如今,奶奶已经故去三年了,那件毛衣也早已嫌小不能穿了。我把它放在了一个盒子里珍藏了起来。我的思绪又回到了现实中,夕阳的余晖依旧照在照片上,我轻轻地抚摸着照片上奶奶的脸颊,就如真的摸到了奶奶脸上的皱纹。

这张老照片,被我放进了那个装着奶奶的心血织成的毛衣的盒子里。

我久久地、久久地凝望着那张照片和毛衣。

  指导教师:钱慧

 

 遇见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初一(1) 邢潇予

夕阳西下,太阳耀眼的光芒映红了半边天。

    寒冬里最幸福的便是在放学路上吃上一个烤红薯了,这天我照常买了一个坐在路边的长椅上,享受着红薯带来的温暖

    大概也是被红薯的香甜吸引来,一对老夫妇不久便映入了我的眼帘。

    老奶奶冷得僵手往袖子里缩了缩,朝红薯摊望了望,眼里满是对温暖的向往。或许是多年风雨同行的默契老爷爷只稍稍看了一眼她的目光,便读懂了老奶奶的内心,立刻上前问价格。老奶奶拉住正要掏钱的老爷爷,摆了摆手,拉着他就要走。老爷爷却明白她的心思,执意上前。我猜老奶奶年轻的时候定没少为了家庭节俭。她总是舍不得,才落下了这将自己全奉献给家人的毛病,总把自己放在最后一位。而老爷爷那么多年见证了她为家的辛苦付出,不愿让她再受一点苦。于是,老爷爷用苍老的手从大衣口袋里掏出零散的钱。递给了摊主。

    老奶奶嘟囔个不停,埋怨他还是不改乱花钱的毛病,可却早已盖不住幸福带来的暖意。我猜,她一定想起了往昔年轻时老爷爷对他执着的爱,想起了夏日里为她扇扇子,秋日里为她剥橘子,春日里与她一起漫步在乡街小道边,如今冬日里为她买上一个热腾腾的红薯的,那个撑起一个家的他。老奶奶此时一定是幸福的,是幸运的,遇见一个可以依靠的他。

    回过神来,老爷爷将细心包好的红薯递给了老奶奶。热气轻扶上老奶奶的脸颊,她高兴地合不拢嘴。老爷爷就在一旁宠溺地看着她,时不时问她烫不烫。

    我不禁微微一笑,感叹这相濡以沫的情感。这份爱是经过岁月的沉淀后发酵的爱,也是超越时间的香醇的爱。他们对彼此的爱,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一束永不凋零的玫瑰,

    我再抬头,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悄悄地撒落在他们身上,两人依旧手挽手,渐行渐远……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遇见他们,让我读了一首最动人的诗篇,让我赏了一幅最迷人的画卷。

指导教师:葛武生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