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首页学部>北区>教学教科>详细内容

评《梅兰芳蓄须》一课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09 14:35:27 浏览次数: 【字体:

阳春三月,春风和煦,杏花多多;在春暖花开的美好日子里,高年级备课组进行了一场优质课堂学习和研究的评课活动。各位老师们听取了优秀教师刘敏瑜老师所上的一节省级展示课,各自从中学习并汲取到了不少课堂“实战经验”。

作为青年教师代表朱静娴老师,上学期刚刚在校级展示过这篇课文,因此她从刘老师设计教案的角度进行了评课分析:

刘老师教案设计中最大的亮点是成功做到了情境勾连,任务驱动。刘老师准确把握略读课文的特点,紧扣“关注主要人物,有序串联事件”的单元主题。用“布置梅兰芳民族气节展厅”的情景任务来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理清事件关联,领略了一代京剧艺术家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这样的设计十分新颖有创意,引得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热情高涨。

教学经验丰富的徐敏老师则是以学生层面探讨刘老师课堂的精妙之处:

刘老师的教学围绕主要问题,激发学生感悟,学生能够更快把握课文知识要点。刘老师在教学学环节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朗读时,深入思考。比如:“梅兰芳先生想了哪些办法来拒绝呢?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又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些问题抛下去,引导学生在归纳拒演的办法时,学生通过默读勾画会找到很多信息,如藏身租界,远避香港,寻找借口、蓄须明志、打针装病。在此基础上,刘老师引导学生依据表格中的信息,将每次拒演的办法、原因和困难、危险连起来,从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竖着看表格中的信息,弄清内在关系。当学生发现这内在联系后,表述主要内容时就更加清晰了,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在关键词句中体会到了梅先生的民族气节和深深的爱国情怀。

多届任教于高年级的陆群老师则从刘老师课堂与新课标衔接巧妙这一点上进行了相应的解析:

刘老师的课堂真切、朴实、高效,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新课标中的核心理念,体会到特级教师滕衍平所说的“以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学新样态——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引领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明白“如何组织学生在目标引导下,完成主题式、项目式的学习任务,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可亲、可触、可感的实践过程。”用三个展台,理顺文章的脉络,并且顺利引导学生探讨重点难点,这样的设计真是贴近新课程标准的体现。

作者:沈帆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