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陈凤《蜜蜂》一课
有幸聆听了南通市海门区聚贤小学陈凤老师执教的《蜜蜂》一课。三年级的学生读懂科学小品文是有一定难度的。陈老师紧抓单元语文要素,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为出发点,以引领者、合作者的身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真正让学生感悟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 巧妙创设情境,学生兴趣浓
整堂课,陈老师巧妙设计,营造了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带领他们跨越百年,来到法布尔的身边,跟随法布尔做实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陈老师设计创设了学生兴趣浓厚的话题,一一串联起来。比如课前交流陈老师请学生介绍学校的活动,并根据学生的交流联系校园科技节,创设了“招募成功实验者”的活动情境,设计了“跟着法布尔做实验”的任务,让学生成为“小法布尔”,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完成了“梳理实验过程”和“实验大揭秘”两个主任务,既扎实又有创意。这样的设计吸引学生兴趣,学生真正融于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 、鼓励大胆质疑,学生能力长
在实验大揭秘环节中,陈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放在纸袋里,不是塑料袋呢?”让学生围绕实验环节自己质疑,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学生们就顺势提出了“为什么要走到4公里以外?为什么要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等等很有价值的问题。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让学生用“我把蜜蜂放进纸袋,是为了——”“我——是为了——”这样的句子,让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强化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环节中学生还提出了一个疑问:法布尔不怕被蜜蜂蛰吗?这就表明学生是真的进行了思考,并能和文中的主人公共情。
三、把握单元要素,学生知方法
陈老师通过请孩子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一说一个实验一般要记录什么。紧接着勾连课后习题,知道了可围绕三个方面来写的: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学生根据这个提示快速地对文章进行了划分,知道其中实验过程是第 2~7 自然段。
我们原来理解的一段话总是以自然段为单位的,但其实整个实验过程也是一段话。如果要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有没有关键语句呢?因此我们只有链接关键信息才能概括段意。陈老师将这一教学难点分为三步来实现:第一步,以第一句为例,读一读,圈一圈,概括法布尔的实验步骤。第二步,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概括法布尔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并相机板贴。散点式的步骤如何有序?这就有了第三步, 给学生有序表达的拐杖——“首先、接着、然后、再、最后”,说一说法布尔的实验过程,使多个步骤更加有条理。
课堂上,让学生看着通俗有节奏的步骤,再加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连起来说一说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就能由易到难,稳稳地在课堂上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了。
作者:王若薇、汪淑敏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