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首页学部>北区>教学教科>详细内容

金秋话教研 | 文化厚植 语用表现 审美领悟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10 09:38:57 浏览次数: 【字体:


文化厚植 语用表现 审美领悟

——张家港市

语文教师发展共同体研讨活动



课堂虽小,语文虽小,

但我们的使命巨大。

播下中华文化的种子,

存于每个孩子心中;

培育中国式的灵魂,

存于每个孩子心中;

承担中华民族复兴之大业,

存于每个孩子心中!


为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的凝聚、辐射、指导作用,推动名师队伍建设,助推青年教师成长,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11月7日,我校举行了首次小学语文教师发展共同体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以团队研磨为主要方式,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学习研究活动,促进成员共同提高。通过互促共进的学习交流活动,聚焦统编教材,直面新教材带来的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紧抓语文要素,共同探求统编版语文科学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部、北区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活动由本部小学部主管李霞老师主持。


紧抓语文要素    唤醒文化渴求



陆艳老师执教的《爬天都峰》,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




本课作为“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承载着特殊的教学功能——从阅读中学习表达,而阅读恰恰是通向写作的重要路径。

因此陆老师引导学生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先整体把握文本,并将写作的先后顺序适时延伸到日常记事类作文中;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我”的情感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变化,两者互相交织的特点,提出了记事类作文应当一景对一情。课堂上,陆老师让学生结合运动会场景进行练笔,化理解为运用。

本部语文组教研组长张丽娟老师对陆艳老师的课做了点评,她谈到:“陆老师有紧抓教材单元要素的意识,能够将学到的教学方法灵活地化用到自己的课堂上,非常具有创新意识。”同时她提出建议,“语文课堂教学文本不应割裂,作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分配还需斟酌,有效的写作是在充足的文本理解下进行的。”

王苏婷老师本着自然、真实的教学风格,运用教学智慧将四年级的《墨梅》一课进行了精彩的演绎。

整堂课,没有字词的精准解读,没有诗意的逐句理解,没有对作者或主旨的提问或解答,所有的环节,每一次提问,每一条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的知识链接,有的全部都是——文化。

这样一堂文化丰盈的语文课,是所有语文老师心中渴求、追寻的最美的语文课。

北区语文组教研组长王颖君老师动情点评:“此次活动,我感动于老师们对语文教学不懈探索的精神和学生在课堂上投入专注的眼神;感慨于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年教师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钻研、求真精神;感悟于统编教材文化沉淀基础上,更新更合理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运用。”


重视经典诗歌,厚植文化底蕴

活动中,黄洁老师结合统编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篇目,突出经典性的特点强调了古诗文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她结合王崧舟老师“诗格与人格”主题讲座分享到:“统编教材的特色体现在统字上,好的语文课应该实现诗格和人格的有机的统一,也就是将语文本体的内容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

黄洁老师说:“正如王老师所说,学习中国古典诗词,与其解释这些词语,不如唤醒这些字词,与其唤醒这些字词本身,不如唤醒这些字词背后的人格、心理。我们带着孩子学习中国古典诗歌,一方面可以外在的开显,让他们学修身,另一方面,可以内在地拓展,让他们安顿灵魂。”


聚焦统编教材,提高核心素养

活动最后,李霞主管聚焦统编语文教材,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做了《统编教材编写理念和教材使用》主题报告。

报告中,李主管解释了教育部统一编制语文教材的价值所在,并结合统编教材编写思路的三大特点做了清晰的解读;结合统编教材内容设计的四大特点,提醒语文老师适时改变观念,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式;结合一线教师接触新教材后提出的若干核心问题,给出了十一条具体详尽、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建议。例如,针对统编教材一年级先学汉字,再学拼音的情况,李主管解释到:“这样的改变实质是传统的回归。小朋友入学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大的楷体字扑面而来,会给刚上学的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个印象可能是一辈子的,追求的就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新教材留给孩子们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别有意味: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走过的是路,留下的是脚印。

教学改革的路上,

外校教师一直在奋进。

本次教师发展共同体研讨活动,

激发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

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

体现了富有内涵和特色的

校本教研文化。

-END-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