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首页学部>北区>教学教科>详细内容

张家港市第二十届中小学、幼儿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暨名师课堂展示活动——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第5节《垂直》——惠波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1-20 16:52:43 浏览次数: 【字体:

张家港市第二十届中小学、幼儿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

暨名师课堂展示活动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第5节《垂直》

开课教师:惠波

    开课教师简介:惠波,中学数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教育技术应用能手,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资优中学生学习力提升的行动研究”主持人,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教育教学随笔、论文100多篇,多次荣获苏州市、张家港市青年教师评优课一、二等奖,辅导学生数十人获江苏省数学竞赛一等奖。

教案:



评课:

同题异构,百花齐放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6.5《垂直》评课稿

今天很荣幸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听课心得。感谢两位名师为我们做出示范,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两位名师同题异构了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第5节《垂直》,两位名师课堂教学有同有异,可以说两位名师在教学理念上英雄所见略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又各具特色,有名家风范,对我们全体听课老师来说具有示范性,引领性。下面从学生的层面进行点评,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1、      把数学知识留给了学生

两位名师的课堂教学层次清晰,过程科学合理,整节课分为垂直的概念、垂直的性质、垂直的运用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引导学生探索新知,生成新知,巩固新知,使学生充分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垂直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认知水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小学已初步学习了垂直的相关内容基础上,通过图片或借助教室中的相互垂直的线,引导学生得出垂直的定义,使学生对垂直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垂直的几何符号及定义的几何语言表述。除此之外一方面借助小题对概念进行辨析,突出定义的关键点;另一方面又通过说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很好理解了垂直的定义。

2、      把数学活动经验留给了学生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两节课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例如:在垂直性质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利用地图引导学生寻找与解放路互相垂直的道路,让学生感受到与一条已知直线互相垂直的直线有无数条,随后又引导学生寻找过人民广场(汽车站)与解放路垂直的道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有且仅有一条。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又设置了学生折纸验证的环节,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探索、思考、归纳总结的认知过程,加深对垂直的存在性,唯一性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了是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3、      把解决问题的技巧留给了学生

学生在经历了画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之后,教师及时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归纳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技巧:一“靠”、二“过”、三“画”。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对此类题目及时进行有效的概括总结,形成技巧方法经验,对我们数学老师来说是值得学习的。

    4、把对数学的情感留给了学生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两节课通过多种活动开展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经历了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法;随着课堂的教学深入,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了一系列的数学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有效的完成了情感价值目标,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附课件:upload_20f04cf70713cb7c3823aa7eda3a9de1.ppt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