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之声广播稿(3月16日)
近代史故事(第三期)
A: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中午好!欢迎再次收听和合之声近代史故事栏目。我是主持人A。
B:我是主持人B。
A:首先让我们一起进入新闻袋袋酷环节
A/B:(新闻袋袋酷)
B:新闻袋袋裤环节到此结束,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近代史故事环节。
A:新文化运动后,“民主”“科学”在思想上涤荡了中国人。
B: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到了解救中国的队之中。
A:1919年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巴黎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召开紧急会议,决定1919年5月3日在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B: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北京师范大学)、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A:最后定出四条办法:(一)联合各界一致力争;(二)通电巴黎专使,坚持不在合约上签字;(三)通电各省于1919年5月7日国耻纪念举行游行示威运动;
B:(四)5月4日上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北京大学、中国大学等13校代表,在法政专门学校开会决议下午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
A: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
B: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A:不久,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军警出面控制事态,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B:1919年5月7日,长沙各学校学生举行“五七”国耻纪念游行,游行队伍被张敬尧派军警强行解散。
A:1919年6月,由于学生影响不断扩大,《五七日刊》和学生组织宣传,学生抗议不断遭到镇压。
B:1919年6月3日,北京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街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被军警逮捕170多人。1919年6月4日,逮捕学生800余人,此间引发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A: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
B: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自此起,运动的主力也由北京转向了上海。
A:1919年6月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且联合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工主张。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B: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
A: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
B: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
A:1919年6月12日以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课。
B: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A: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
B: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A: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B: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A:今天我们的五四青年节,就是为了纪念这场爱国运动
B:本次近代史故事到此结束,
A: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B:再见。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