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首页学部>北区>德育为先>详细内容

和合之声广播稿(12月24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24 12:00:58 浏览次数: 【字体:

党史故事(第十一期)

A:赵张毅     B:裔子书
A: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中午好!欢迎收听和合之声史故事栏目。我是主持人赵张毅
B:我是主持人裔子书

A:首先让我们一起进入新闻袋袋酷环节

(新闻袋袋酷)

B:新闻袋袋裤环节到此结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党史故事吧。

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由于我国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社会建设一直是我们发展道路上的短板。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社会建设首先获得重大突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将社会建设纳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进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此后,和谐成为了中国道路上新的悦人的旋律。

B:“和为贵”、“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它要求承认矛盾和差异,最大限度地协调各种矛盾,使社会保持发展活力同时稳定有序。科学发展观在处理当今社会复杂矛盾与问题时从这里找到了灵感和智慧。

A: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了部署,社会和谐升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对于我们将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用简短朴实的语言进行了描述:“要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一描述使得社会主义社会更加亲切,更加现实。

B: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两个方面密切联系、有机统一。沿着这一思路,胡锦涛同志把和谐的理念带给了世界。他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向世界宣示:“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A: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用4句话40个字,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B:党的十七大以后,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化为全党的自觉行动。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党和国家各个领域的工作逐渐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提高我们党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A:持续的开拓、积累和创新,使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从而为中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科学发展观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中国人民对自己追求的目标、遵循的原则、思想的方法,以及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加明晰,更加充满信心。

B: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用“三个永远铭记”,让人们记住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开拓这条道路作出的贡献。同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完整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系统阐述了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基本经验。这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形成的极为宝贵的财富。

B: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对我们党的奋斗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把我们党90年的成就概括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丰富内涵。

A: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回顾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梳理党的重要文献,学习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中国道路十分清楚。这条道路,它的开端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的指向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实践基础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它的丰富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的思想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从上海到井冈山,从井冈山到延安,从延安到西柏坡、到北京,从北京走向世界。不懈的探索和追寻,无数的鲜血和汗水,光荣与梦想,责任与担当,一路奋斗,一路畅想,中国共产党人肩扛使命,立足实践,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拓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A:这条道路在不同的时段有着不同的风景和不同的内涵。

在这条道路上,人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力量,看到了领路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志向和逻辑。沿着这条道路,中华民族已经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达到了小康。再过9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将在中国建成。再过37年,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我们已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道路。9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这条道路来之不易,今后的路还很长,也不会平坦。但只要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A:感谢收听今天的节目,下学期我们再见!

B:再见。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