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首页学部>北区>德育为先>详细内容

和合之声广播稿(12月03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03 12:00:59 浏览次数: 【字体:

党史故事(第九期)

A:赵张毅     B:裔子书
A: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中午好!欢迎收听和合之声史故事栏目。我是主持人赵张毅
B:我是主持人裔子书

A:首先让我们一起进入新闻袋袋酷环节

(新闻袋袋酷)

B:新闻袋袋裤环节到此结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党史故事吧。

《中国未来何去何从?》

A:中国在大踏步地追赶世界的潮流。而此时,中国道路的引领者中国共产党又遇到新的情况,自身建设面临新的问题。

B:从《江泽民文选》中我们看到,关于党的建设方面的著述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一时期,党中央几乎每年都要研究党的建设问题,每年都要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切实有力的解决举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A:然而在世纪之交,一些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集中地、突出地摆在了我们党面前。

B:放眼全球,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正在经历着历史性转折。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我们党如果不与时俱进,跟不上时代潮流,就会落伍。

A:回望国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多样化不断发展。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面临巨大挑战。

B:审视自身,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变化,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A:世情、国情、党情的这些新变化,是对我们党长期执政的严峻考验。怎样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呢?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我们党的理论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有了新的飞跃。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江泽民同志指出:“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我们党要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紧跟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其出发点和着眼点就在这里。”

A:“三个代表”的基本理念,这三句话,是如此的简明,又是如此的熟悉,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它同时充满新意,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以此为根据,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身建设的理论创新。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深入阐释,在中国道路上留下深刻印迹的一篇重要文献,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篇讲话,已经过去了10多年,但翻开这篇文献,人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品格和理论创新的勇气: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要紧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我国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等等。

A: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说出了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根据新的形势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性质、宗旨、目标和动力。这些新思想、新观点付诸实践,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在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因不适应形势变化纷纷下台时,中国共产党及其引领的中国道路以崭新的面貌进入了新世纪。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成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部理论创新的象征和灵魂。

2002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新世纪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党的十六大。这次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的报告中,进一步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强调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A:报告深刻分析了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作出了新世纪头20年是我国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推进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B:面向新世纪新阶段,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宏伟蓝图的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更加满怀信心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A:感谢收听今天的节目,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B:再见。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