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首页学部>北区>德育为先>详细内容

和合之声广播稿(11月30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1-30 12:00:44 浏览次数: 【字体:

趣味科学(第五期)

A:张子成   B:潘悦若(开场音乐)

A张子成: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中午好。欢迎收听和合之声广播站!我是主持人张子成。

B潘悦若我是主持人潘悦若

A张子成: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趣味科学节目。

B潘悦若:首先给让我们一起进入新闻袋袋酷环节(新闻袋袋酷)

A张子成: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爱因斯坦的故事

A张子成: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从小就喜欢动手动脑。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 我的作品,交给了漂亮又严厉的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我的作品, 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B潘悦若: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 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教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教师面前,肯定地对教师说:有,教师, 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迷惑不解地望着爱因 斯坦。他走回自我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木板凳,说:这 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教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 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A张子成: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 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在他不满意自我的小板凳的 时候,他又再次投入制作。他一共制作了三个小板凳,最终的一个比前两 个要好一些。在制作小板凳的过程中,爱因斯坦表现了他对自我的态度, 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释放自我的能量,不满足已 有的成绩,让自我的潜能充分发挥。

B潘悦若: 今天的趣味科学广播到这就结束啦!我们下次再见!

A张子成:再见!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