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之声广播稿(11月24日)
近代史故事(第十期)
A:梅倚泽 B:陈刘沅
A: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中午好!欢迎再次收听和合之声近代史故事栏目。我是主持人A。
B:我是主持人B。
A:首先让我们一起进入新闻袋袋酷环节
A/B:(新闻袋袋酷)
B:新闻袋袋裤环节到此结束,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近代史故事环节。
A: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过程中,清政府的所作所为,让更多的中国人看清了它的真实面目。
B:清政府苦心维护的封建制度已然成为了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走向富强的最大障碍。
A:于是,这时期的中华大地,笼罩在了一片革命的氛围之中。
B:这将是一场疾风骤雨,以摧枯拉朽之势推倒晚清这座将倾大厦。
A: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首先觉醒的是新兴知识分子群体。
B:他们以报刊为重要阵地,宣传民主革命学说,出版发行了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邹容的《革命军》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小册子,还翻译了不少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著作。
A:与民主思潮广泛传播的同时,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体。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
B: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A:清政府谋求强化中央集权,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下,宣布铁路干路国有政策。
B: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一公布,立即引起湘、鄂、川、粤四省各阶层人民的反对,出现了广泛的保路运动。
A:保路运动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是四川。1911年6月,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宣布“以保路、废约为宗旨”。9月,全省60余县成立保路公会,数千万人卷入运动。
B:清政府一面调湖北新军入川,一面命“实力弹压”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导火线。
A:四省保路风潮兴起时,湖北武昌的文学社和共进会便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
B:1911年10月9日,孙武在汉口机关配制炸药不慎,起义机密泄漏,刘复基、彭楚藩等人被捕。10日晨,彭、刘被杀,清军四处捕捉革命党人。
A:当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士兵,打死镇压革命士兵的排长,攻占楚望台军械库,打响武昌起义的枪声。经一夜战斗,11日,起义军占领武昌城,成立湖北军政府;12-13日,起义军攻占汉阳、汉口。
B:武昌首义的成功,鼓舞了全国各地人民的革命斗志,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纷纷起义响应。各省先后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这就是近代史上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
A: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以16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B:3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8日,各省代表会议改组为临时参议院,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
A:在孙中山的主持下,3月11日,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由于南京临时政府和各省都督府中立宪派、旧官僚、政客的篡权,以及一些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致使南京临时政府权力旁落,辛亥革命的成果最终被袁世凯所篡夺,1912年4月5日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A:这场革命运动,在政治上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在思想上,大大推动了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不过,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中国的局势又会如何发展呢?
B:就让我们一起在下一期的节目中寻找答案吧。
A:本次近代史故事到此结束,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B:再见。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