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之声广播稿(9月29日)
近代史故事
A: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中午好!欢迎再次收听和合之声近代史故事栏目。我是主持人A。
B:我是主持人B。
A:首先让我们一起进入新闻袋袋酷环节
A/B:(新闻袋袋酷)
B:新闻袋袋裤环节到此结束,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近代史故事环节。
A:我们接第二期的时间线继续往下讲。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议和后不久,西方和日本先后在北京建立了公使馆。各国通过他们的驻华官员,将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的心脏。
A:一方面他们直接对清政府进行外交讹诈,另一方面粗暴地干涉中国内政,增强他们在华的侵略势力。
B:在这内外交困、统治危亡的时刻,在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头脑比较清醒的当权者,警惕地观察着世界局势,希图改变时下的困局。
A:他们中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曾在联合外国侵略者围剿太平军的过程中,亲眼见识了西方侵略者坚船利炮的威力。他们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上大大落后于西方,于是便极力想把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B:于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便开始了,史称“洋务运动”。
A:洋务洋务,简单来说就是学习西方的先进器物,以平定太平天国运动,自立自强,抵御外患,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其侧重点在于购船、造炮、练兵等军事方面。
B: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在政治领域逐渐活跃了起来,先后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发展起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A:军事工业创办后,仿制了大量的新式武器,装备到了这时期编练的新式海陆军中,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在随后的收复新疆过程中,左宗棠率领的新式军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B:此外,在教育方面,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同时设翻译馆,翻译西方科技书籍。还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中国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就是晚清第一批留学生中的一员。
A:随着洋务运动的进行,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商办企业。这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工商业的发端,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生重要变化的标志。
B:经济的变化,又推动着新阶级的出现和思想文化的演变。这一系列的变化就如同蝴蝶效应般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A:我们回到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推进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B:在洋务运动兴起后不久,便遇到了来自封建顽固势力的压力。
A:洋务派和顽固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意见分歧。
B:双方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两方面:要不要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制船造炮,以资“求强”;西方诸国是不知礼义的“蛮夷”,还是科学技术进步、政教昌明的国家?
A:虽然洋务派主持的近代化运动处处受到节制,但此时洋务事业已逐步推行,实难遏止,洋务派的势力也依然相当强大,甚至就连身为顽固派之首的太后也不得不在政治上依靠洋务派某些首领任务。
B:中国近代史上的首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以洋务派为首的统治阶级中的大部分人都对这场运动寄予了厚望。
A:那么,洋务运动有没有让当时的中国富强起来呢?
B:这场运动的终点是哪里呢?
A:就让我们一起期待下期节目吧!
B:本次有关太平军的故事到此结束,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A:再见。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