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之声广播稿(9月17日)
党史故事
A:赵张毅 B:裔子书
A: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中午好!欢迎收听和合之声党史故事栏目。我是主持人赵张毅。
B:我是主持人裔子书。
A:首先让我们一起进入新闻袋袋酷环节
(新闻袋袋酷)
B:新闻袋袋裤环节到此结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党史故事吧。
A:《共产党宣言》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变革,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学习和传播《共产党宣言》,树立起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走上了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会逐步发展并形成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最后正式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B:《共产党宣言》对我党的诞生真是意义非凡啊,那么今天我们就向大家介绍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与《共产党宣言》之间的渊源吧。
A: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也是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启蒙著作。这部号称“马克思主义的小百科全书”陪伴了毛泽东一生。
B:毛泽东早在1920年就接触到《共产党宣言》。1919年12月,为领导湖南社会各界驱逐军阀张继尧的斗争,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京,正是这次北京之行,使他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A: 1920年1月4日,毛泽东的老师黎锦熙来看他时,发现他办公桌上放着《国民》杂志,这本杂志载有《共产党宣言》的前半部分。
B:毛泽东为《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精神所震撼,推荐黎锦熙也读一读。1920年5月毛泽东第二次上海之行期间,读了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单行本。A: 对这段时期的经历,毛泽东在1936年会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时谈了自己思想上的变化:“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以及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到了1920年夏,我已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B:后来,毛泽东又说,正是看了《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后,“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
A:自此以后,毛泽东与《共产党宣言》结下了不解之缘,对它爱不释手,不仅自己读,还号召全党读,在革命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党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活动时,毛泽东都将《共产党宣言》列入其中。
B:如1958年、1963年和1970年三次全党学习马列著作活动时,他开列书单的首篇都是《共产党宣言》。
A:毛泽东不仅研读中文版《共产党宣言》,还学习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1954年秋,已经61岁的毛泽东竟然开始学起英语,而他学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文本,第一本选的就是《共产党宣言》。
B:这本书的文字比较艰深,而且生字比较多,学起来当然有不少困难,但他从《共产党宣言》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全部都密密麻麻地用蝇头小字注得很整齐、很仔细。这部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一直陪伴他到晚年。毛泽东每读一遍,就补注一次。
A:毛泽东说:“我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尽可能多学一点,不然,见马克思的时候怎么办?”
B: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之时,他身边就放着两本革命战争年代版的《共产党宣言》。
A: 《共产党宣言》对毛主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果然是不可言喻
B:是啊,我们学生也要多多阅读书本,从中汲取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A:中国的党史是一个不断奋斗、不断进取的过程。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向先仁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感谢收听今天的节目,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B:再见。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