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之声广播稿(11月24日)
近代史故事(第7期)
A: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中午好!欢迎再次收听和合之声近代史故事栏目。我是主持人A。
B:我是主持人B。
A:首先让我们一起进入新闻袋袋酷环节
A/B:(新闻袋袋酷)
B:新闻袋袋酷环节到此结束,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近代史故事环节。
A:这一天,似乎十分寻常。
B:这是1921年8月初的一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最后一次会议,就在这艘游船里悄然开始了。
A:会议首先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党纲第一条即是“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
B: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
A:党纲只有15条,不足1000字。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时,最后一天原法租界的巡捕闯入会场,初拟党纲的一张纸险些暴露。
B:而在南湖会议上,代表们正是依据这页纸,字斟句酌,拟定党的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建设,正源于这份起初仅15条的党纲。
A:党纲每通过一条,船舱里便会响起一阵掌声。
B:会议接下来通过的是《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规定“党在当前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加强对工人的领导,注意在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中发展党员,在反对军阀官僚的斗争中,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
A:当会议讨论到《中国共产党宣言》时,围绕着党员能不能做官、当议员的问题,如何看待南北政府特别是如何看待广州军政府时,代表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B:在狮子汇渡口把代表们接上游船后,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就一直坐在船头望风放哨。在上海原法租界举行的一大会议被迫中断,让每个人都绷紧了安全这根弦。
A:这一天从上海坐早班火车来嘉兴时,代表们分别乘车,在不同车厢落座,即便迎面相遇、擦肩而过,也装作素不相识。车票上的目的地是杭州,经停嘉兴时,他们佯作下车散步,然后快速混入月台上嘈杂的人群。
B:王会悟一直紧张地观察着湖面的动静,每每有别的游船靠近,她就会视湖面情况敲打舱门提醒。
A:下午5时左右,湖面上突然出现一艘汽艇,似乎正朝画舫而来,越驶越近!王会悟立刻敲打船舱通知休会。
B:她之前就准备了一副麻将牌,代表们立刻收好文件,将麻将摆上方桌。
A:汽艇越来越近,却并不减速,又飞快驶过。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显然,这只是一条普通游艇。
B:由于分歧比较大,大家争论了很久,也不能统一意见。但来自游艇的虚惊也提醒代表们时间紧迫。最后,大家决定,将宣言交由陈独秀决定是否发表。
A:会议最后一项议程,是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第一个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完成组织立党。
B:没有组织立党,就不可能形成强有力的革命力量,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掀起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高潮,不可能最终发动和组织起“风展红旗如画”的革命武装。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最后,全体代表在船舱中,紧握右拳,庄严而轻声地喊出时代的最强音:“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者万岁!”
B:大约下午6时,代表们悄然离船。此时,湖风乍起,减去些许盛暑的闷热,代表们大多没来过嘉兴,但大家都步履匆匆,或当晚,或翌日,就离开了嘉兴。
A:从此,把革命的火种带向全国各地。
B:一艘小船,一天短会。然而,这一天,极不平常。历史已永远铭记这一天!
A:烟雨楼前的那条普通游船,从此也不再普通,它由此驶进永恒的时间里,见证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A: 本期近代史故事到此结束。请收听下一期的近代史故事。再见!
B: 再见。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