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三周升旗仪式:铭记历史 捍卫和平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三周升旗仪式
国旗下发言:铭记历史 捍卫和平
高三4 孙琦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高三(4)班的孙琦瑶,很荣幸能在这庄严的国旗下,和大家分享一段关于历史与未来的思考。
刚刚过去的9月3日,我们共同见证了一场震撼世界的阅兵盛典,那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深情礼赞;而即将到来的9月18日,又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时刻提醒着我们那段屈辱与抗争并存的岁月。阅兵与“九一八”,看似时间上的跨度,实则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是对和平的坚守与对未来的期许。
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阳光明媚,三军列阵。当那整齐划一的步伐声在长安街上响起,当先进的武器装备一一亮相,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支强大军队的风采,更是一个国家历经风雨后的崛起与自信。徒步方队中,战士们身姿挺拔,眼神坚定,每一个动作都彰显着纪律与力量。他们传承着先辈们的热血基因,从历史的硝烟中走来,迈向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装备方队里,新型主战坦克、先进导弹系统等国之重器,更是让我们感受到科技强军的力量。这些装备不仅是保卫国家的利器,更是中国工业实力、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空中梯队呼啸而过,战鹰翱翔,划出一道道壮丽的轨迹,展示着中国空军的强大实力与制空能力。这场阅兵,是对胜利的铭记,更是对世界的宣告:中国,有能力捍卫和平,有决心守护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
然而,回溯到1931年9月18日那个黑暗的夜晚,一切又是如此的沉重与悲痛。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悍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乡亲沦为亡国奴。在那之后的日子里,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南京大屠杀的血腥暴行,到重庆大轰炸的惨绝人寰,从“三光政策”的残酷迫害,到慰安妇制度的人间惨剧,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对人类良知的践踏,对和平正义的亵渎。但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进行了长达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从白山黑水间的东北抗联,到长城内外的八路军、新四军,从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到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阅兵的盛大场面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强大,而“九一八”的惨痛记忆则时刻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和平来之不易。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不能忘记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牺牲的先烈们。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冲突、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威胁依然存在。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要铭记历史,从先辈们的抗争中汲取力量,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中,我们要勤奋刻苦,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投身国家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生活中,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勇于面对困难与挫折。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国际形势,树立全球视野,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以阅兵的荣耀为激励,以“九一八”的历史为警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让我们携手共进,用青春和汗水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的辉煌篇章!让我们高呼:强国复兴,有我担当!
谢谢大家!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