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聚焦课堂>详细内容

“另一个苏轼” 语文协同学习活动课
—— 情境、协同、生本、高效的和生课堂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4-28 17:55:36 浏览次数: 【字体:

428日下午第一课,高二1班沈星宇同学和柳怡宁同学带领大家研读了苏轼的两首婉约词,开设了一堂以“另一个苏轼”为主题的和生课堂语文协同学习活动课

在你的心目中苏轼是什么形象?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我们今天就要见识一下一个不一样的苏轼。

e6af490e6940432693b6da54c1f852e7.jpg    沈星宇同学开场白将大家从午睡中唤醒,紧接着小沈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了苏轼的悼亡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纵使相逢应不识,是谁不识谁?上阕是写梦吗能不能删去? (思考梦与思的关系)“小轩窗,正梳妆”是梦境还是现实?你在其他文学作品中有没有相类似的表达?

沈老师抛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同学们探讨,课堂活动环环相扣,老练成熟。语文袁爱群老师也被她抽查回答相关问题。

“小轩窗,正梳妆”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爱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动写照。诗人抓住了这一具有典型特征的生活片断,写出了一对年轻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

  接着小沈老师将此词““小轩窗,正梳妆””和贺铸《半死桐》“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比较阅读。两词同样情感真挚,作语沉痛,有一种痛彻心肺的悲情。不同点在于就艺术而言,苏词梦境迷离,以虚映实,虚中见实,运用了对比、白描等手法;贺词注重细节真切,运用了比兴等手法;苏词抒情外显,感情奔放而激越,贺词感情内隐,感情沉郁而哀戚;苏词三、四、五、七言交错,一唱三叹,较七言句式的贺词更胜一筹。从思想内容来看,贺词反映出了他们夫妇之间患难与共甘苦共尝的感情基础,苏的作品中少了这一点,多的是浪漫与天真。   

最后小沈老师还大胆地将此词结尾“明月夜,短松冈” 以克制的文字,抒写难以抑制的情感的言说方式和《孔乙己》里鲁迅对孔乙己的描写以及《受戒》的结尾表现“形象大于思维”的道理。


我们习惯于一个达观、开朗、幽默的苏轼,着迷他“我欲乘风归去”,欣赏他“老夫聊发少年狂”,追随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今天我们又看到一个儿女情长的苏轼,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苏轼

   紧接着柳怡宁同学以一个英文单词“ loneliness”导入,  通过展示黄州贬谪时期(1079——1084)苏轼的词作名句简单概括了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缥缈若仙的孤鸿意象对应和契合,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柳怡宁同学接下来生动幽默而又富有激情地分析了词人心怀幽恨,惊恐不已的情形以及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柳怡宁同学还用了张小砚“后来许多人问我一个人踟蹰路上的心情,我想起的不是孤单和路长,而是波澜壮阔的海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送给大家,告诉同学们若成群结伴,那就谈笑风生, 纵然孑然一身,也能无比勇敢,甘于恬淡

最后柳怡宁同学还用苏轼的名句“人似秋鸿来有信,去如春梦了无痕。”回到的第一首词,如果把旷达作为其词作风格来说的话,旷达常是其豪放词的特色。但作为豪放词的大力开拓者的苏轼,其大部分词作却属婉约派。旷达的另一面,是一个会对生死悲叹的苏轼旷达的另一面,是一个内心凄然,充满无奈与矛盾的苏轼旷达的另一面,是一个为妻儿的逝去而悲痛欲绝的苏轼;;旷达的另一面,是一个既发豪放之词,又书婉约之作的苏轼……苏轼因他的旷达而让人尊崇景仰,也因他旷达的另一面而更显真实亲近。 

 

  最后袁爱群老师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的总结。她说,中国有个成语,叫相反相成。比如花开花谢,比如潮涨潮消,比如是非成败转头空,比如也无风雨也无晴。王国维为我们总结读书的三重境界,可是他自己没有走出人生这本书,投湖自尽。辛弃疾豪放一生的背后,更多的是挑灯看剑栏杆拍遍。而今天,当我们和儿女情长,惊魂未定的苏轼一起午夜梦醒,寺院存身,我们发现,在对抗风雨救赎孤独上,苏轼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信仰。他教会我们在这个充满意外和苦痛,打击和不公的世界里,谦卑而又高贵的生活。他就这样潇洒地活了千年,相信,千年以后,我们还会读他,唱他,懂他,然后成为他。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